未来五年路 云南这样走
(启航“十三五”)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以注重解决动力问题、发展不平衡问题、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内外联动问题、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为鲜明指向,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是新常态下云南破浪前进的航标灯塔。‘十三五’期间,云南将以其为方略破解发展问题、拓展发展空间、实现新的发展。”云南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主任兼改革办主任陈霖在云南省政府新闻办近日连续举办的“启航‘十三五’,贯彻落实云南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这样表示。
云南省委、省政府以及省发改委、工信委、农业厅、教育厅等相关部门相继从创新发展、生态工业强省、文化繁荣、新型城镇化、共享发展共建幸福云南等方面进行深入解读。2015年12月,云南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上审议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确定云南省“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指导思想、遵循理念、目标任务、重点工作、路径措施,为云南今后5年发展进步提供了理论指南和行动纲领。
数字看滇“十三五”
● 着力推进云南省“千百亿园区”建设,在全省重点建设好10个千亿园区、50个百亿园区,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 到2020年,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取得积极进展,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3000亿元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万元以上。
● 争取到2020年,云南省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18.53亿立方米以上,林业总产值超过5000亿元以上,林农从林业中获得的人均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
转换增长动力
“云南省委‘十三五’规划建议旗帜鲜明突出创新发展,把‘坚持创新发展’作为云南省今后5年实体工作中的第一部分来谋划、来部署,是因为创新是5大理念之首、转换动力之需、跨越发展之策。”陈霖表示。
陈霖说,创新是转换动力之需。近年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迫切要求进行增长动力转换。因为出口不畅、内需乏力、产品过剩,传统的投资、消费、出口方式产生的动力大大减弱。在这种背景下,云南经济要持续健康发展,尤其是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依靠加快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它创新,来建立发展新体制、拓展发展新空间、打造产业新体系、释放发展新活力、形成发展新动力。云南“十三五”规划建议强调“着力提高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实际上就是要求正确处理好“速度、质量、效益”三者的辩证关系,既期望未来5年云南经济实现规模数量的大幅扩张,又期望实现质量效益的大幅提升。
云南科技厅党组书记李红民发布了一组让人欣喜的数据:近年来,云南每年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开发重大新产品都分别在200项左右,发明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3.09%,年专利申请量超过1.3万件,技术合同登记每年3000项左右、交易金额超过40亿元,且逐年走高。2015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918家,居全国第17位,全省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李红民说,稀有金属功能材料、催化材料、电子级多晶硅生产技术以及杂交水稻、马铃薯等研发水平全国先进。自主研发的世界首个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和Ev71手足口病疫苗获新药批准,成果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未来5年,云南将重点建设滇中科技城,有序推进沿边、藏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带建设,支持昆明高新区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积极推动现有各类园区的转型升级。培育建设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建设一批协同创新中心(基地)。
云南省工信委副主任陈云生表示,“十三五”期间,云南将以新兴产业打造工业增长新动力,以传统优势产业稳固工业发展基础,以生产性服务业充实产业体系,加快推动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大力培育壮大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云南新兴工业。实施技术改造,提升烟草、钢铁等传统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拥抱“互联网+”,云南省要努力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通信枢纽和区域信息汇集中心,培育信息经济,发展电子材料、光电子、金融电子,泛亚小语种软件、机器翻译、云计算、大数据、信息服务、北斗导航等特色产业。
“十二五”期间,云南交通固定资产投资有望完成3400亿元,将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2000亿元的投资目标,是“十一五”期的1.67倍。截至“十二五”末,全省公路总规模将达到23.5万公里,超过22.3万公里规划目标;航道通航里程将达到4251公里,超过4000公里规划目标,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邱江介绍说,云南通过优化程序简政放权、强化州市联动、整合水运资源等方式,建立了项目管理、多层次协同发展和企业主体建设新机制。完成这些目标的原动力就是创新驱动。
云南省农业厅副厅长魏民介绍说,“十三五”期间,云南要重点抓好积极发展多样性农业、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工商资本发展现代种养业、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深化农村经济改革等8项工作。
促进协调发展
2014年,滇中4个州市和红河北部7县(市)的生产总值占全省的63%,而滇西6个州市生产总值仅占全省的16.6%。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为3.26: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城镇化率为42%,低于全国12.77个百分点。云南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丁兴忠透过一组数据分析,由于区位、历史和自然等多方面原因,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社会文明程度和国民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不匹配仍是制约云南经济发展的主要症结。因此,“十三五”期间,云南将以区域、城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重点,坚持区域协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增强沿边与滇中、农村与城市、民族地区与其他地方协调发展,把薄弱区域、薄弱领域、薄弱环节补起来,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云南省民族宗教委副主任马开能介绍说,未来5年,云南将继续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针对性和差别化政策,支持民族地区、边境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云南省文化厅厅长蔡春生介绍,“十三五”期间,云南将着力于文化精品的创作生产,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同时,努力把云南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总规划师刘学介绍说,未来5年,云南城镇化建设将着力构建“一核一圈两廊三带六群”城镇空间新格局(简称“11236”空间布局)。
对于“11236”空间布局,云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昶解释说,“一核”指昆明市与滇中新区,“一圈”指滇中城市经济圈;“两廊”指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中国-中南半岛国际经济走廊;“三带”指沿边开放经济带、澜沧江开发开放经济带、金沙江对内开放合作经济带;“六群”包括滇中城市群和滇东北、滇西北、滇西、滇西南、滇东南等城镇群,整体布局将促进各地联动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
云南省文化厅厅长蔡春生认为,云南省“十三五”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措施,以“协调”这一重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闯出跨越式发展路子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环境、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云南省“十三五”文化建设将从5个着力入手:文化精品的创作生产,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实施“云南文化精品工程”和“云岭文化名家工程”,繁荣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事业,推出更多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推动文艺创作从“高原”迈向“高峰”。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基本建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构建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和监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人文交流中心。蔡春生说,这更是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迫切需要。文化交流是心灵沟通的桥梁,建设辐射中心,文化须先行,着力打通互信合作的“最初一公里”。要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创新对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贸易方式,搭建平台、拓宽渠道、建设阵地、打造品牌、培育人才、完善体制机制,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对外开放格局,努力把云南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坚持生态富民
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南时对云南提出的新希望。“绿色发展”对云南地处边疆的欠发达省份来说意义非凡。“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营造绿色山川,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绿色城镇,倡导绿色生活,打造绿色窗口,坚定走绿色发展、生态富民之路,建设美丽云南,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这成为云南“十三五”期间的行动纲领。
“坚持绿色发展,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是国家赋予云南的使命,也是云南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云南省环境保护厅厅长张纪华介绍。“十三五”期间,云南将从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使用、全面推进环境治理、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5个方面推动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的理念是推动和实现云南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双赢的必然选择。”云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改革办副主任尹维汉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他还指出,要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双赢,必须树立保护优先理念、节约集约理念、市场配置理念、创新引领理念、绿色生活理念。
“‘十三五’期间,农业部门将以绿色发展为主线,进一步打好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生态牌。”云南农业厅副厅长王平华介绍说,农业部门将实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实施农药(化学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抓好农业资源利用和保护,高效利用好农业水资源,保护开发好农业物种资源,大力推进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目标更高了,要求更严了。为更好地贯彻落实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部署,云南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处处长吴尤宏说,这需要凝聚工作合力,形成部门联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格局;抓好规划编制,在编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全面融入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好涉及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的重点任务;推进制度改革,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鼓励积极性高、基础条件好的地区率先启动,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模式。